辽宁师范大学心理与脑科学研究院首届学术交流周圆满落幕
7月7日至10日,辽宁师范大学心理与脑科学研究院举办2025学术交流周活动。本次学术交流周旨在响应国家“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战略部署,通过顶尖学者前沿报告、多机构合作研讨、青年人才孵化等多元形式,破界融合心理学、神经科学与人工智能领域,为研究院建设国际一流交叉学科平台注入核心动能。
活动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第八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心理学科评议组召集人董奇教授,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苏彦捷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心理学会候任理事长罗跃嘉教授,河南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中国心理学会前理事长赵国祥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院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学会原理事长周晓林教授,天津师范大学副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心理学评议组成员、中国心理学会原理事长白学军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副部长、中国心理学会原理事长李红教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原所长、上海交通大学心理学院首任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心理学评议组成员、中国心理学会原理事长傅小兰教授,浙江大学工业心理学国家专业实验室主任、中国心理学会原理事长沈模卫教授,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副所长、认知科学与心理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认知科学学会理事长蒋毅研究员等20余位国家级人才、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以及知名专家学者作报告。

7月7日,董奇教授、白学军教授、傅小兰教授、蒋毅研究员和周雯研究员分别就《医教结合促进我国儿童脑智健康发育:挑战、机遇与创新》、《心理学基础研究范式的深化与“转变”》、《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的互动:作用、挑战与突破》、《无意识社会性注意》、《Emergence of unified visual-olfactory objects during sustained binocular and binaral rivalries》进行了精彩报告。

董奇教授 |

傅小兰教授 |

赵国祥教授 |

罗跃嘉教授 |

白学军教授 |

李红教授 |

沈模卫教授 |

周晓林教授 |

蒋毅研究员 |

周雯研究员 |
7月8日,胡理研究员、薛贵教授、古若雷研究员、刘欢欢教授、张明明副教授分别就《如何理解和应对疼痛》、《Memory transformation and effective learning》、《人智社会心理学研究进展》、《双语控制的认知脑机制》、《药物成瘾群体的认知与情绪》进行了精彩报告。

胡理教授 |

薛贵教授 |

古若雷教授 |

刘欢欢教授 |

李卫君教授 |

张明明副教授 |
7月9日,张效初教授、宋艳教授、刘超教授、徐鹏飞教授就《爱情中“心有灵犀”与“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神经机制》、《中国学龄儿童注意缺陷的机制和干预研究》、《从见义勇为的人类到向善的AI——利他行为与价值观对齐的心理,脑与人工智能跨学科研究》、《情绪问题的脑认知机制、预测和干预》进行了精彩报告。

张效初教授 |

宋艳教授 |

刘超教授 |

徐鹏飞教授 |

何蔚祺教授 |

陈丽红副教授 |
7月10日上午,秦绍正教授、柳昀哲教授就《人类情感认知的神经基础与调控》《人脑记忆工作的方式》进行了精彩报告。

秦绍正教授 |

柳昀哲教授 |
报告结束后,心理与脑科学研究院副主任陈丽红主持闭幕式,陈主任系统总结了本次会议取得的成果,心理与脑科学研究院党支部书记陈英宝为本次学术交流周的优秀学员颁发荣誉证书,并宣布学术周圆满落幕。

本次学术交流周汇聚了领域内顶尖专家的前沿洞见与实践经验,为辽宁师范大学心理与脑科学研究院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关键性的智力支持。活动不仅明确了研究院聚焦“心理与脑科学交叉融合”的核心方向,也为培育跨学科人才、深化区域科研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研究院将充分吸纳本次交流成果,加速建设进程,努力成为服务国家脑科学战略和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